喜訊|鐘惟德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再登國際權威腫瘤學雜志Cancer Research
近年來二甲雙胍被認為是“神藥”,特別是多項關于腫瘤的臨床研究中發現,在其他治療一致的基礎上,服用二甲雙胍可以使患者獲益,但也有一些臨床研究否認這一觀點。在目前“精準醫療”的大背景下,如何篩選出最適合使用二甲雙胍的腫瘤患者,是目前臨床亟需解決的問題。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鐘惟德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五年從二甲雙胍參與的代謝途徑入手,通過對腫瘤基因圖譜(TCGA)數據庫上30余種腫瘤的基因表達情況進行分析,并利用15個腫瘤細胞株(包含前列腺癌、肺癌、腎癌等)進行驗證,從中發現二甲雙胍的抗腫瘤作用與腫瘤本身的GPD1表達情況密切相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腫瘤雜志Cancer Research (IF:9.727)。
研究發現,GPD2是二甲雙胍在糖代謝中的關鍵作用靶點,同時GPD1與GPD2就像兩座單向的“橋梁”一樣,通過“三磷酸甘油穿梭”連接糖脂代謝,于是團隊提出來以下的科學假說:GPD1表達的高低通過三磷酸甘油穿梭進而影響二甲雙胍的抗腫瘤作用。
科學假說(來源于該文章)
通過對TCGA數據庫的分析、前列腺癌腫瘤細胞株的體內外實驗,Seahorse細胞能量代謝分析及高通量測序等方式驗證了這一假說,為臨床篩選適合給予二甲雙胍治療的腫瘤患者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體內實驗證明GPD1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并增強二甲雙胍在體內的抗癌活性(來源該文章)
GPD1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后導致腫瘤細胞內NAD+/NADH的比例下降及線粒體結構破壞(來源該文章)
?
鐘教授團隊已在腫瘤代謝領域取得諸多成果,其中2018年關于FGFR的腫瘤代謝研究成果也同樣是發表在Cancer Research。這是鐘惟德教授團隊時隔兩年再次在這一國際權威腫瘤學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